(原標題:講好中國品牌故事 國務院出實招!)
據經濟之聲《天下財經》報道,講好中國品牌故事,國務院出實招!
品牌引領推動供需結構升級
品牌是企業和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,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。但是,我國品牌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,產品質量不高、創新能力不強、企業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比較突出。為更好發揮品牌引領作用、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,國務院昨天印發《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》,提出要實施三大工程,包括設立“中國品牌日”,大力宣傳知名自主品牌,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等措施。
高質量標準打好品牌基礎
現在,在全球市場隨處可見“中國制造”的身影,卻難覓“中國品牌”的蹤企業品牌建設跡。“制造大國,品牌小國”仍是中國制造業的標簽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“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”,“打造中國制造金字品牌”。
為了講好中國品牌故事,《意見》提出的第一大工程是品牌基礎建設,推行更高質量標準是這項工程的重中之重,未來我國將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,推動國際國內標準接軌,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。說到這一點,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耿洪臣很有感觸:抓質量、抓創新,才能培育出好產品。
耿洪臣:產品做好,就兩個方面,一個是產品不斷高端化,一個是質量最優化。而質量最優化,和管理者、員工的心態密切相關。只要不浮躁,踏踏實實發揮工匠精神,產品質量一定能做好。
增強品牌建設軟實力
與此同時,與國外一些歷史悠久的品牌比,我國品牌價值小、品牌實力弱、品牌發展慢、品牌存在時間短,這成為阻礙中國品牌發展的短板。
舉個例子,曾經的“國產牙膏第一品牌”兩面針,市場份額已從高峰期2006年占市場份額10%跌到不足1%。目前高露潔、佳潔士、黑人、云南白藥、中華,已經占據我國牙膏市場75%左右的份額,其中僅有云南白藥為本土品牌。國信品牌評價研究院院長楊曦淪說,國產品牌的競爭弱勢就在于缺乏品牌建設經驗。
楊曦淪:外國企業在商業運營上,品牌運作上,人才儲備上,品牌戰略上和營銷資源上,確實比國內品牌要強,因此雙方在競爭力上就有差距。而且外企進入中國的階段,中國企業品牌意識還沒有那么強,所以在品牌運營上就處于弱勢。
因此,《意見》提出:要增強品牌建設軟實力。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評價理論研究機構和品牌評價機構;開展品牌評價標準建設工作,推動建立全球統一的品牌評價體系,增強我國在品牌評價中的國際話語權。
提振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的信心
第三,與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知之甚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我國消費者卻對很多國外品牌爭相追捧。據統計,近四年我國居民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%以上,去年中國游客在境外消費1.2萬億元人民幣;去年我國消費者買走全球46%的奢侈品。因此,努力提振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的信心是“需求結構升級”的一大重要內容,通知提出:要建設有公信力的產品質量信息平臺;建立企業誠信管理體系;鼓勵中介機構開展企業信用和社會責任評價,督促企業堅守誠信底線;設立“中國品牌日”,大力宣傳知名自主品牌。
楊曦淪:品牌要消費者認可,尤其在開放的前期,西方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是代表強勢的、高大上、優質品質、歷史悠久的產品。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,現在中國的消費自信越來越強了,開始關注民族品牌。而民族品牌通過研發和品質提升,本質上并不遜于外資品牌。
專家點評:建設品牌,首先要抓好質量
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劉春田:現在美國、日本現有的品牌總量,都不如我們一年的品牌申請量多。品牌建設必須以產品質量、創新能力、企業誠信為基礎。企業誠信是本,品牌是標。如果產品質量可靠,技術先進,品牌就一定好。
在品牌經營過程中,成功品牌之所以區別于普通品牌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——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,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。更重要的是,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,與消費者身份、品味相符。
(2022-04-15)包裝設計、飲料包裝
(2022-02-15)宣傳冊不僅是對企業實力的一次全面展示,更是提升品牌形象、拓展市場、增強客戶互動、建立行業影響力的關鍵步驟。因此,企業應高度重視宣傳冊的設計工作,確保其能夠準確傳達企業理念、產品優勢和市場價值,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(2024-12-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