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制定好今年的公司經營目標?如何把公司總目標分解成每位員工的績效目標?如何能讓員工主動承擔工作任務?這些是許多企業家在制定公司發展的戰略目標時都會遇到的問題。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,戰略管理的有效性愈發重要。
為此,以“卓越管理實踐,成就企業精英”為己任的《世界經理人》在2014年3月中旬邀請眾多的企業家參與“世界經理人智匯沙龍活動”,與管理專家共同探討“從戰略制定到績效目標分解” 的話題。就這一問題,吳玉光先生以一個真實案例作為分析標本,介紹了他是如何為這家陷入發展“迷茫期”的企業進行戰略和績效設計、分解的。
案例簡介:
A公司是一家外向型為主的、研產銷一體化的光電企業,產品以LED顯示屏和LED照明為主,銷售能力在業內比較領先。
公司銷售業績飛速增長,連續5年年均增長超過50%。公司從10萬元資金起家,發展到如今人員規模達到300多人,其中總監以上高管5人,銷售人員60人,采購人員5人,研發人員5人,行政、財務后勤人員20人,生產人員200多人。去年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,凈利潤達到15%左右。
公司歷來非常重視銷售業務,銷售人員的薪酬激勵制度上一直沿用“低底薪 高提成”模式,銷售人員因能力不同而收入差距較大。
現在,公司高層開會討論新的一年公司整體戰略目標,老板提出2014年至少要做2.5億,理想的目標是3億,而且要把國內市場份額提升達到5000萬元。
此時,銷售總監站起來說,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因為:
1.市場競爭同質化,大家都在打價格戰;
2.目前國際市場波動較大;
3.部分銷售人員單少收入低,單兵作戰效率低,能干人忙死,沒單的人太清閑;
4.產品研發能力不強,客戶提出的新要求很多無法滿足。
5.產品質量不穩定,有時交貨不及時。
接著,生產廠長也站起來說,我也認為這個目標很難完成,因為:
1.廠里技術工人流動性大,導致生產質量不穩定;
2.大單一來,工人經常要加班,大家有很多抱怨;
3.采購部門經常延遲供貨,物料不及時,原材料的質量有問題。
采購總監一看球踢給自己了,趕緊辯白說,“我們也沒有辦法呀。采購的資金經常不能及時到位,我們現有的供應商規模較小,每次大單一來,要貨很急,只能幾個供應商同時供貨,偶爾出現原料質量問題也是難免的。還是應該多研發一些利潤空間大的新產品?!?/p>
研發總監馬上接著說:“公司歷年來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都嚴重不足,就這么4-5條槍,應付現有的客戶都得經常加班加點,忙得焦頭爛額,哪里還有時間和精力來開發新產品。再說,我們研發人員的待遇不高,開發能力強的技術人才留不住呀?!?/p>
聽了大家的話,人力資源總監也不停地倒苦水:“我們公司其實人員并不少,但是缺少一套有效的技??己斯芾眢w系,大家干好干壞無法衡量。雖然我們的人力資源部一直催著你們幾位大佬給出部門考核目標,你們卻總是推說忙而不交,害得我成了老板的出氣筒。唉!”
現在,請每個小組開始按角色討論,并在大白紙上列出你們組的解決方案:
1.A公司2014的戰略目標應該如何制定?
2.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公司老板、銷售部、研發部、采購部、生產部、人力資源部分別應該怎么做?
吳玉光: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,只是稍加做了修改。這個企業的增長速度是非常高的,當時只有10萬塊錢,三個人都做銷售,另外一個人做的職位也不是很高,大概是銷售經理,但是你看這個基本上是節節攀升,幾年時間到八千萬,到一億的時候是2008年。但是到了2008年之后狀況很糟糕了,賺錢是賺錢,但是老板心力交瘁,要不然去火葬場,要不然去醫院,到了這種程度。實際上這個企業很早就有這個意識,知道有問題,要找人來幫我,所以他自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。這個企業沒有什么戰略,完全是訂單導向,被動比較多的依賴工具,像環球資源是很重要的工具,環球資源幫助很多中小企業發展起來,這是我了解的,另外一個是阿里巴巴,再就是參加展會,然后訂單來了就做,很便宜的價格。我想大家都有體會,中國企業必須到了要改變的狀態。只要是客戶,開門來了都是客,大訂單、小訂單都是同等的待遇,目標客戶不清楚。營銷的策略,原來那個總監是賣家具的,唯一的好處是他是香港人,英語特別好,對產品一竅不通,但是就做起來了。大家知道英語對外貿很重要,但是做銷售管理的時候很糟糕。大家知道里面有一條是“單兵作戰效率很差”,就是這個情況。他們談不上績效管理,有一些從老家招的人,來了很多中專出身的同學,有的是做業務員的,他們這環節很薄弱,研發環節也薄弱。售后服務體系基本上不做,基本上賣過一個產品就倒下一片客戶。大家可以想象。而且組織結構也不合理,因為到了一個億的時候老板也駕馭不了,分了好幾個事業部,關鍵的職能人本來就缺,然后分了很多結構去做。
這是他們實際的財務狀況(見PPT),那一年虧損了24萬,賬上錢很多,應收帳款控制一直比較好,因為老板是比較謹慎的風格。財務帳款不是很好,老板說就這點錢付完怎么辦,小企業也不敢貸款,完全靠自有資金在做。
所以這時候我們幫他做了一些舉措:
第一步,明確戰略。他當時的戰略不清楚、搖擺,不知道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為主,不知道是不是要加大照明市場的投入。我們通過研討和溝通,告訴他要明確主營業務。中小企業很重要的戰略是聚焦,多元化目前的能力是駕馭不了的,要聚焦,創新在海外的銷售模式,把當地的資源和服務結合起來。提升海外團隊的作戰能力,加大產品規劃的研發,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。然后堅持利潤導向,不能簡單的考核銷售人員的收入多少,銷售人員是低價傾銷,然后他還拿提成,這樣不賺利還賠錢。不是這樣,你貢獻多咱們的提成就高。還有是基礎要夯實。剛才聽到一個組討論,到底是銷售為主還是研發為主,你想一個企業能做到哪個為主、哪個為輔嗎?很難的,所以在某一個時間點恐怕都得兼顧到。這是第一步,大家要統一思想。
第二步,調結構。這是他原來的結構(見PPT),搞了幾個杭州樣本設計中心、兩大事業部,管理起來非常復雜,總監有五六個人。后來進一步的精減,回歸到最簡單的結構,強調職能的指揮效率。
第三步,調薪酬。原來干多干少一個樣,現在不一樣,每一個部門的經理都做了這樣的說明,讓他明確干得好多少錢、干得不好多少錢。
第四步,定目標。這個目標既有公司的目標,也有部門的指標,并且不同崗位是不一樣的,還有30%是機動的,因為當時情況不太清楚,留了一些主觀性的評價。部門的指標更多要結合部門的工作來做。
第五步,變策略。很多人想干好,但是不知道怎么干。大家仔細想一想,在我們這個企業存在不存在?很多時候他想干不知道怎么干,所以不要懷疑員工偷懶。你不要老談價格,你跟客戶談價格,總有人比你價格低。還有,不要老是談元器件,要談一談性能指標。還要向終端客戶轉變,他的產品是大客戶銷售為主的。還有是從談產品談方案轉變,剛才很多組提到這個問題,很好,它原來的差距很大,能干的人拿很多,不能干的人拿的很少。
第六步,做計劃。把這些舉措轉化為行動,就像這張表一樣(見PPT),每一個行動都是可以衡量的、有標志性的,這樣才可以操作。
第七步,強體系,抓兩頭、固中間,打通五條線。固中間是現場的管理,打通五條線。第一,產品線;第二,品質線;第三,產銷線;第四,服務線;第五管理線。這五條線作為整個內部管理的方法,原來是職能式的橫向的。
第八步,也是最后一步,評先進。最后要有公正的評價。
實踐的結果,這個企業到2010年突破10億,利潤接近5800萬元,2012年6月成功過會,并即將進入資本市場。
我把它總結了一下,叫“九陽真經”(見PPT)。大家想一下這里面有哪些問題,從戰略額出發點,以績效為根本目的,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做催化,中間需要組織、領軍人物和管控體系。
所謂“九陽真經”是:明戰略、調結構、搭班子、定計劃、做預算、確權責、控風險、評先進、分獎金。這些環節都必須要有。戰略要明確,結構要調整,班子要搭建好,確權責也是很重要的,你不要只給責任不給權利。
在這個基礎之上形成戰略管理的體系,到一定的規模大家可以去做,還有另外六步:戰略管理、全面預算、管理報告、內部審計、績效評價和經理人評價體系。這是九陽真經帶著六脈神劍。像管理報告方面,我們前面講了風險管控,這些都是老板每天要盤點的東西,我們這種規模的企業是輸不起的,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很致命。內部審計是內部有人看到我們做的好不好,華為有一個做內部審定的,內部有一個自我改善改良的機制,不是說哪年都不變,得有人監督。還有是績效評價,最后大家希望合理的機制,最后落到經理人評價,該獎勵的獎勵,該罰的罰,該開除的開除。
謝謝大家的聆聽。
在品牌經營過程中,成功品牌之所以區別于普通品牌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——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,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。更重要的是,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,與消費者身份、品味相符。
(2022-04-15)包裝設計、飲料包裝
(2022-02-15)宣傳冊不僅是對企業實力的一次全面展示,更是提升品牌形象、拓展市場、增強客戶互動、建立行業影響力的關鍵步驟。因此,企業應高度重視宣傳冊的設計工作,確保其能夠準確傳達企業理念、產品優勢和市場價值,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(2024-12-14)